政采云商网
政采云商网

中央部门支出预网上超市算安排下降2.1%(“国家账本”出炉,今年的钱这样花)

2023-03-17 | 来源:政采云商网 | 审核:admin

  “2022年全国预算执行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匹配,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洪范这样认为。

  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投入也不小。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预算超1万亿元继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财力补助资金1700亿元、使用2022年权责发生制结转资金300亿元,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平稳有序实施;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预算安排;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7亿元,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刘昆介绍,近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40.66万亿元、年均增加8.4%,有效弥补了地方本级收入的不足;2023年将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教育支出占“大头”。202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继续保持在4%以上。其中,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等。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安排720亿元、增加32亿元。

  目前政府预算有四本账,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以税收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账本收支规模最大。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2023年,全国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刘昆介绍,财政部门将从编紧预算、硬化执行、盘活存量、做好常态评估等四个方面,继续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2023年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我们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说。

  今年支出总计约49.5万亿元

  “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财政部部长刘昆说。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今年的预算报告继续强调这一点。

  “紧”也体现在2023年预算安排中:2023年,中央本级支出37890亿元,扣除中央储备支出、国债发行付息支出、国防武警支出后,中央部门支出增长0.8%,与去年基本持平。

  先看去年的全国预算执行情况——

  七成以上支出用于民生

  “加力”的同时,预算安排也着力“提效”,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

  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2023年财政赤字规模为3.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赤字率按3%安排,比去年高0.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赤字率不超过3%,有利于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在推动财力下沉方面,今年中央拟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0625亿元、同比增长3.6%,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增长7.9%,这将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透过“国家账本”,人们可以观察到什么?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完成预算的97.6%,增长6.1%,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总体上,2022年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结余,各地财政运行平稳。

  根据2023年预算安排,今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

“虽然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刘昆说。

  记者 汪文正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受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财政收支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在此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集中发力、主动适时加力,稳住经济大盘,兜牢民生底线,“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保持连续性,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业内专家分析,对财政收支增速的较高预计,向外界释放了财政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明确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政采云商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政采云商网所有。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政采云商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webteam#vip.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责任编辑:政采云商网信息

  • 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