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支出预网上超市算安排下降2.1%(“国家账本”出炉,今年的钱这样花)(2)
马洪范介绍,今年的预算安排和财政政策加大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等重点领域;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更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完善资金直达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监控,确保花好、用对每一分财政资金。“这都体现了对‘效能’的追求。”他说。
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
预算报告有“国家账本”之称,既关系中国发展大事,也关系居民衣食住行用,历来备受关注。今年的“国家账本”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如何体现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点。
“我们将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牢预算支出关口,从严控制部门预算追加调剂事项,严禁超预算、超标准安排支出;及时清理收回结余资金,不让资金‘趴在账上睡觉’,对结转资金较多的项目相应减少预算安排;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情况,强化评估结果应用。督促地方积极推进过紧日子评估体系建设,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刘昆说。
预算报告指出,2023年财政收支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收入方面,2023年国内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继续出台一些必要的税费支持政策也将减少财政收入规模。支出方面,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
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百姓过好日子。马洪范分析,中央财政带头压减支出,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为全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提供了重要保障。
紧日子的“紧”如何实现?刘昆介绍,“紧”通过提高资金的有效性来实现。中央部门带头严格支出管理,一般性支出连续4年实现压减;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预算安排下降2.1%,实际执行中下降3.5%。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预算报告中如何体现?
在充分考虑、综合分析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正常等积极因素和各类支出需求后,2023年将安排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3万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万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简单加总,今年支出总计约49.5万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近3万亿元。
再看今年中国的收支形势——
不少地方对此反馈称,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幅连续多年高于中央本级支出增幅,在财力性转移支付及留抵退税补助等方面向地方倾斜,给地方财政吃下“定心丸”。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政采云商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政采云商网所有。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政采云商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webteam#vip.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