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准则执行效果政采云教程和会计信息质量提升(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5)
一是直达资金快速下达。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加快资金分配细化进度,确保预算下达应下尽下、能快则快。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一个月内,将除少量据实结算项目外的其他资金全部下达地方,使地方安排使用资金时间更加宽裕。省级财政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按规定结转部分外,全部分配下达。
三是继续深化净土保卫战。下达土壤污染防治资金44亿元,资金安排保持稳定,聚焦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加大对污染传输风险隐患高的涉重金属历史遗留矿渣治理的支持力度,优化重点资金的分配下达程序,“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对应项目下达,不断提升资金分配的针对性和使用效率,推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四是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点,对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承担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省份,中央财政按每亩150元的标准给予适当补助。促进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推广应用,稳定主产区糖料蔗生产,提升天然橡胶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畜牧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整县推进奶业生产能力提升,实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奶业振兴行动,落实新一轮渔业补贴政策,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
五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切实推进。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法修订以及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协调统一,对政府采购法修订草案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颁布《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并印发配套通知,完善政府采购方式体系,规范多频次、小额度采购活动。加强政府采购监管管理,将政府采购全面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提升政府采购管理绩效。
二是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扩面增效。明确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年内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的目标任务。2022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2067亿元,同比增长60%;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户数139万户,同比增长91.6%。截至2022年末,国家融担基金累计再担保业务合作规模达2.67万亿元,服务市场主体257万户,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67%。
(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应急救灾工作高效推动。紧盯水旱灾情变化和地震速报信息,第一时间启动资金快速核拨机制,充实救灾物资储备,全力保障青海大通山洪灾、四川泸定地震等应急救灾需要。完善应急管理政策体系,规范救灾资金发放,制定出台消防救援队伍伙食补助政策,健全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督促省级财政部门及时将资金拨付至基层灾区,建立救灾资金跟踪问效长效机制,实行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审核退还制度。2022年,共下达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09.05亿元。
一是完善监控系统功能。根据直达资金扩围增效的需要,优化完善监控系统功能,由数据跟踪向监测预警、综合分析拓展。加强监控系统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数据的衔接整合,开展转移支付预算管理模拟验证试点,推进中央与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推动监控系统整合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加强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财政内控内审工作持续深化。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制订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工作指南,印发审计查出问题内部责任追究工作规程,在中央部门中首次建立起审计查出问题内部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强化内控执行,有效开展内控检查、内控考评等工作,不断提升财政内部管理水平。推进内控联系点工作,指导地方财政内控工作有效开展。
(二)支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坚决贯彻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严控一般性支出,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比上年下降3.5%。强化“三公”经费管理,202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继续只减不增。严格执行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和调剂事项,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严格规范盘活资金资产使用,优先用于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等支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构建过紧日子长效机制,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过紧日子情况,将评估结果与相关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同时,指导督促地方财政部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二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提升。促进提升耕地质量。下达864.98亿元资金,支持全国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0万亩),占同期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总量的80%;支持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超8000万亩;支持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优先开展盐碱地普查等。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中央财政安排资金212亿元,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支持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持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种质资源普查、种畜禽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
十、协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监督,财政治理水平稳步提高
中央财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保持适当支出强度。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2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03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加大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2022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8.1%、5.5%、17.8%、5.3%、3.8%。
(三)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
五是保民生促消费防风险得到有力支持。出台支持居民换购住房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债权以物抵债给予阶段性税收优惠。对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购税。
九、加大生态环保领域投入力度,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实现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
(三)资金监管更加严格,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二是保障维护国债市场安全平稳运行。明确政府债券托管管理要求,重申政府债券实行集中统一、一级托管、底层穿透的托管制度。建立国债市场境外投资者持债监测机制,科学设置监测指标,为国债市场有序对外开放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国债期货跨部委协调机制的牵头作用,研究推动外资银行入市,丰富国债期货投资者结构,强化市场风险对冲功能。
(四)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政采云商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政采云商网所有。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政采云商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webteam#vip.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